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医学论文 >

我国医生保护制度的现状及改进(2)

时间:2014-12-18 11:22 点击:
2.消极性的医疗防御措施。 该措施具体表现为:医生为了不因漏查、错查出现纠纷而给病人开大检查大处方;履行告知义务时人为扩大风险范围,让家属自己作出选择;回避收治高危病人或进行高危手术,或即使收治了高危病

  2.消极性的医疗防御措施。

  该措施具体表现为:医生为了不因漏查、错查出现纠纷而给病人开“大检查”“大处方”;履行告知义务时人为扩大风险范围,让家属自己作出选择;回避收治高危病人或进行高危手术,或即使收治了高危病人也必须在所有手续完备之后才开始救治工作;回避采用有风险但也更有效果的新诊断检查或新治疗方法,等等。这些行为毫无疑问都会大大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并且是对我国原本就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的严重浪费与低效使用。这进一步恶化了医患关系,阻碍了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

  (二)透支医生健康,产生职业倦怠

  医生经常处于带菌环境中,他们不仅面临着被传染的危险,还要担负因特殊的工作性质而导致的不规律生活及其种种不良后果,因此医生群体本身就是健康风险高危人群。同时,医生关乎患者的生命健康,医学领域的特殊性质要求医生入职门槛比其他行业高,而且必须继续深造,因此医生的职业压力非常大。但是,在我国当今这种医生保护制度缺失的执业环境下,医生因其职业特殊性而产生的高投入、高风险、高奉献却不能得到完全的价值体现,甚至有时其付出都得不到公众的理解。而且,我国大多数医院极少开展针对医生的心理减压、疏导等工作,医务人员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极易出现职业倦怠。长此以往,这将影响医疗服务的质量,甚至导致卫生人才的流失,最终影响医生队伍的长远发展。

  三、美国、日本和我国香港地区对医生采取的保护措施

  (一)美国加强保护医护人员的制度和立法

  在美国,医患纠纷曾经也是困扰其医院和医护人员的社会问题。据美国护士学会网上调查结果显不,2000年,17%的医生表示曾遭受暴力攻击.57%的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过被病人及家属威吓或辱骂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加强保护医护人员的立法,如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OSHA)在2004年颁布了第一版《医疗和社会服务工作者防止工作场所暴力指南》,该指南就如何建立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避免和防范暴力侵入,提出了具体和可操作的指标:另一方面是加强医院管理,如现在美国的医院大多设有严格的门禁制度,医院有权了解患者的行为是否具有暴力或攻击倾向,并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出预警以避免恶性纠纷事件的发生。

  (二)日本注重医患沟通且医疗保险体制完善

  日本的医患关系比较融洽,其在医患关系方面的处置措施对我们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日本医院推行全面预约制度,鼓励、引导患者通过电话等方式预约接受医疗服务,这样就使医生与患者之间有了更多时间进行互相沟通,由此相互之间的信任和感情得到建立,宽松的就医环境也得到了营造。此外,日本还规定,各个医院建立“患者服务委员会”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便利服务,并对患者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和沟通治疗,以此让患者能够享受优质的服务和温暖的关怀;同时,日本医院十分重视定期给相关医务人员进行沟通技巧等培训。

  日本完善的医疗保险机制使得“人人都享有医疗服务”,同时全面推行医师职业保险制度.出现医疗纠纷也是由医师协会出面解决,这些制度都有效避免了当事患者与医生正面交锋,降低了医患纠纷升级为暴力冲突的可能。

  (三)我国香港医院的“心灵绿洲”临床心理服务

  在我国香港特区,很多大型企业都开展了“员工帮助计划”(EAP,又称“员工心理援助项目”“全员心理管理技术”),它是由企业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即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直系亲属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工作绩效。

  香港医管局在运用EAP时,结合医院特点,在各医院联网建立了“心灵绿洲”的临床心理服务:其目的是为了推动医院员工的关爱文化,促进员工挖掘自己的资源及内在潜能,协助员工跨越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心灵绿洲”里有各种各样大小不同的房间,可用于会议、训练、研讨会、工作坊及分组聚会、艺术治疗等活动。在“心灵绿洲”里,医护人员可以悠闲地坐着,听轻柔的音乐,欣赏一本好书,静思或休息等:慢节奏的环境让医务人员远离繁嚣的都市生活。心灵得到了抚慰,心境也更加地平和。“心灵绿洲”还不时举办各种事故处理、压力减除等课程,以及为医务人员提供专业的临床心理辅导服务,以帮助医务人员应对危机及减轻工作压力。

  四、完善我国医生保护制度的相关建议

  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医生是促进卫生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但我国现在缺乏有效保障医生合法权益的制度,严重挫伤了医生的积极性和使命感,这种情况若持续下去,必将不利于我国医疗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为了消除我国医生保护制度缺失的不良影响,保护医生的生命健康,促进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及我国国情,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通过修订《执业医师法》保护医生权益

  2012年5月1日,卫生部、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维护医院秩序的通告》,通告严肃警告.将严厉打击侵害医务人员、患者人身安全的犯罪;并明确警方将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医闹、号贩等扰乱医院正常秩序的七种行为予以处罚,乃至追究刑责。这是我国法制建设的进步,但我国目前还缺乏专门针对医生权益进行保护的更高层次的法律规范。因此.应对《执业医师法》进行修订,在其中明确对医生权益的保护,加大对扰乱医疗秩序、危害医务人员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二)强化医院安全管理,维护医生生命安全

  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安全的医疗执业环境,医院有义务为医生提供安全的执业环境。医院应将对医生的人身安全保护作为医院安全管理工作的重心来抓,要建立“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安全目标责任制。首先,医院要加强院内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可操作和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例如建立完善、全方位的安全监控体系,加强巡视和防范,对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方法进行指导和培训等。其次,医院要加强对医疗服务质量水平的管理,通过高质量的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医院要建立有效易行的沟通平台,加强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工作,防患于未然;在纠纷发生后,要积极协调减少分歧,争取病人及其家属对医生工作的理解、支持与配合,最终营造良好的内外部医疗安全环境。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